刑事案件有口头批捕一说吗,有没有法律规定呢
刑事案件没有口头批捕一说。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,必须出示逮捕证。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,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,连同案卷材料、证据;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八十七条
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,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,连同案卷材料、证据;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。必要的时候,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。
第八十九条
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。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。
第九十三条
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,必须出示逮捕证。
逮捕后,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。除无法通知的以外,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,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刑事诉讼规定我国是由人民检察院来决定是否批捕的,而人民检察院决定批捕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
第六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,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两种处理。
第六十条 逮捕条件的,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,并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,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,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,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不符合逮捕条件的,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,并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,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,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。对需要补充侦查的,也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。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处理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犯罪嫌疑人若被检察院批捕的,一般意味着接下来要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,要求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审判。《刑事诉讼法》规定,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,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,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,应当予以逮捕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八十一条
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,应当予以逮捕:
(一)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;
(二)有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;
(三)可能毁灭、伪造证据,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;
(四)可能对被害人、举报人、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;
(五)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。
批准或者决定逮捕,应当将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、情节,认罪认罚等情况,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。
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,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,连同案卷材料、证据;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。必要的时候,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。
第八十九条
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由检察长决定。重大案件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。
第九十三条
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,必须出示逮捕证。
逮捕后,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。除无法通知的以外,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,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法律分析:刑事诉讼规定我国是由人民检察院来决定是否批捕的,而人民检察院决定批捕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
第六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,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两种处理。
第六十条 逮捕条件的,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,并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,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,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,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不符合逮捕条件的,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,并制作不批准逮捕决定书,说明不批准逮捕的理由,连同案卷材料等送达公安机关。对需要补充侦查的,也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。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规定处理。 ✫✫✫✫✫有法律问题,请打电话15555555523(123中间8个5),微信同号,免费咨询✫✫✫✫✫犯罪嫌疑人若被检察院批捕的,一般意味着接下来要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,要求人民法院对其进行审判。《刑事诉讼法》规定,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,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,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,应当予以逮捕。法律依据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八十一条
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,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,应当予以逮捕:
(一)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;
(二)有危害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;
(三)可能毁灭、伪造证据,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;
(四)可能对被害人、举报人、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;
(五)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。
批准或者决定逮捕,应当将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、情节,认罪认罚等情况,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。
下一篇:暂无
相关文章
- 刑事案件有口头批捕一说吗,有没有法律
- 您好,请问在武汉办理迁出证需要准备哪
- 工作时手被刀划伤缝了4针?
- 校长以前打过我该怎么办?
- 父母亲以儿子的名义买房,没有赠与合同
- 在路上捡钱不违法吗?法律规定是什么,
- 杀人犯死后,家属是否应该承担责任,是
- 房地产开发商不守信用该怎么办,法律该
- 如何撰写被告男方精神病人离婚答辩状,
- 非法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既遂的量刑
- 下家里一直没加入市政自来水可以告嘛
- 呼伦贝尔帮信罪怎么判
-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机关应
- 交通事故工伤能否双重赔偿,法律有哪些
- 您好,我被别人骗去赌博,欠别人钱没还
- 购买的期房、社区绿化与建设、宣传、规
- 能否放弃抚养费,放弃行为的原因是什么
- 我是B2驾照,被扣了三分,马上到一年J,
- 第三代旁系血亲能不能结婚,该怎么办?
- 法律如何规定诈骗70万的判决时间?
- 如果我咨询开网店,但我不想开网店,他
- 你好,华律,骨折能做伤残鉴定吗?
- 有监护权的人能否报警,不履行监护义务
- 老兵退休应给独生子女补费问题。
- 欠钱不还诉都需要什么证据是否有法律规
- 临时身份证多久出来
- 刑法中抗税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?
- 法律如何规定办理抵押登记应提供哪些文
- 村委会未经村民同意占用村民耕地修建公
- 一位姑娘拿我的照片说是他最好的朋友,